不久前看了两部讲硫磺岛战役的电影,分别是参战的两方拍摄的。
一部是日本拍摄的《硫磺岛家书》,一部是美国拍摄的《父辈的旗帜》。
对比这两部电影成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硫磺岛家书》是从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来展现硫磺岛战役,但是叙事的中心却放在了将军那里,应该说是用侧面来展现将军的最后一刻。片中毫不隐讳的展现出当时日本国内疲于战争的现状,以及士兵们对战事的无知。片中日本战士们的自杀效忠,则是讽刺了日本人对天皇的愚忠。(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也许日本人看上去会有另一番解读?)当然,片中也露骨的描绘日本人对战俘如何优待,而美国人是如何杀死战俘的。
《父辈的旗帜》则是从硫磺岛战役的几个英雄的视角展开的,颇为讽刺的是,虽然是英雄的视点,该电影最后却是反英雄的。不论是几位英雄在美国巡回时的争执与失态,还是几个人最后的惨淡结局,都不能说是英雄主义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死在硫磺岛的人们。”他们在全国巡回的时候不断的提到这一点。与其站在聚光灯下,“酋长”更愿意回到连队去和兄弟们并肩作战。
到了今天,我觉得,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的人民,都可以正视这场战争,都可以公正的看待这两部电影,因为这两部电影本来就没有多少倾向性。如果是中国参加硫磺岛战役,又会冒出多少个抗日英雄呢?
而美国和日本,却可以站在统一的立场去开展各项合作,两国的人民也没有留下什么仇恨。这点,多少是中日之间不能做到的。
止戈为武,避免战争的最好方法,是互相友爱,而不是互相遏制。看看美日关系,再看看中日关系,真是叫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