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似乎无论什么行业,讲真话的都不受人待见。
在第三方平台从事四年精准营销之后,程序员出身的叶晓阳(化名)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了动摇。他发现,在整个精准营销行业,帮广告主节省广告费并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原因在于,一旦广告主预算减少,产业链上所有人的收入都会减少。“这等于断了所有人的财路。”一名第三方监测人员也说。
广告行业虚假流量难以降低的重要原因,是媒体难以完成广告主的KPI。这形成了一个怪圈:广告主为控制广告成本和效果设置KPI;只有号称能完成KPI且价低者才能竞标成功;但流量平台清楚地知道,不刷量没有可能完成这个KPI。广告圈心知肚明的是,媒体和代理商为了完成广告主效果指标都有刷量动机,除了常见的点击、注册、激活,甚至留存、购买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刷量。
软件工程师张迪在美国广告第三方监测机构工作几年后,2014年回国创立荷格科技(Adbug),主要业务是监测品牌安全和反欺诈。最近张迪成为广告行业公敌,因为他发布了《中国数字广告作弊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广告生态中,存在一个规模巨大的嵌套流量交易平台,帮没有直接交易但同时需要流量的数字广告媒体,炮制庞大的虚假流量市场,只要有任何访问动作触发该嵌套网络中的节点,就能带来成倍的作弊流量。
据荷格科技监测,上百家五百强企业的广告因为这一作弊网络,被投到了涉嫌“黄赌毒”的违法网站,对广告主品牌安全造成了威胁。
不少广告圈人士指责张迪的不实数据掀起广告主的恐慌,认为报告中提到的红眼嵌套手法过时,没有标明时间,且夸大量级。不过,一名尼尔森广告监测业务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这些嵌套刷量确实存在,即使所占比例没有那么大,总数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