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突然转向刺激经济的背后

你要什么政策,朕给你写一个。

Im 38294647.

随着上个月中国经济进一步陷入低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终决定还是要做点什么。

两年来,习近平一直拒绝采取有力措施支撑经济,但在9月下旬,他做出了让步,下令采取一系列降息和其他措施来为经济增长托底。

不过,习近平并没有给他的经济官员开空白支票。据接近决策层的官员和政府顾问称,他希望救助濒临崩溃、债务缠身的中国地方政府,并重振股市,但又不要偏离让国家驱动中国向工业和技术强国转型的重心。

这些官员和顾问表示,对习近平来说,近期目标不是大规模刺激需求,而是抵御一场不断发酵的金融危机——官方说法是“去风险”,从而帮助稳定整体经济,实现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关于即将出台的具体刺激措施的混杂信息让投资者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行情。市场最初受到央行降息和其他宽松措施的提振,但其他经济决策机构缺乏细节、乏善可陈的新闻发布会又让市场情绪受挫。

投资者原本希望看到类似于中国政府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推出的那种大规模刺激计划,但他们拿不准该如何看待中国政府所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

这意味着习近平的总体议程几乎没有变化,即引导国家资源来加强中国各产业,从而抵御外来威胁。国内外经济学家和投资者一直呼吁重新平衡经济,将重点从制造业转向家庭消费,但这些呼声并未得到太多关注。

这一转变是战术上的而非战略性的,其核心内容是中国央行和国库为地方政府和大型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地方政府和大型银行是中国经济的主要融资渠道。

这些政策的另一个重点是拯救中国股市,后者已连续近四年走低。中国央行正在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鼓励券商、保险公司和上市公司利用央行或商业银行的资金购买股票。

对家庭消费的支持主要来自房贷利率下调,这是遏制房地产市场多年低迷态势的一项新举措。分析师估计,降息可以为房主节省约人民币1,500亿元(约合210亿美元)的利息支出,然而,考虑到中国每年数以万亿美元计的家庭消费规模,这笔钱只能起到一点安慰作用。

习近平中央集权式的决策风格一再导致政策突然转弯,这种做派增加了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不透明度和不可预测性,进而可能会增加在华投资的风险。

自中国政府上月底表示将采取更多措施支撑经济以来,许多投资者都感到紧张不安,担心自己可能会错过反弹或被短期涨势套住。一些人一直焦急地等待政府发布会,以寻求有无任何额外刺激措施的迹象。

“以前在中国投资可从来没出现过这种境况”,Stillpoint Investments创始人Eric Wong表示;Stillpoint Investments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资产管理公司,专门从事中国股票投资。“过去,你只需根据公司基本面进行投资。现在,我们必须还得盲猜政府发言。”

Source: 习近平突然转向刺激经济的背后 – WSJ

民营经济促进法

我可以大致推断该法律出台的背景。回顾习近平主席在山东考察时就民营经济发展不佳的问题进行询问,但未能获得直接而坦诚的答复。随后,他指示秘书进行调研,并将民营企业关注的问题纳入立法程序。秘书接受此项任务后只能按照指示执行。然而,似乎并未有人提醒他这些政策在现有法律条款中已有相关表述。

事实上,民营经济并不需要比国有经济享有更高层级的待遇,而是需要政府切实执行现有的法律和政策,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然而,这一点尚未得到充分落实。在此情况下,再制定一部可能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的法律,其实际效果令人质疑。

而且,如果依然只是敷衍的解决这些表层问题,对结构化的问题视而不见,经济的未来只会越发暗淡。

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出,支持科技创新。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积极发挥作用,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经济组织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鼓励公共研究开发平台、共性技术平台为民营经济组织技术创新平等提供服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参与标准制定。支持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开发利用开放的公共数据资源。加强对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知识产权的保护。

Source: 财新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