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尽头

昨天去看了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电影票上如此写的,大概想故意减弱这是第三部的事实,因为第二部并没有在国内上映。同理,发哥也被减去了不少镜头,为了减弱他代表的是中国海盗。

票很便宜,25元就有免费小可乐,而且还是巨幕厅(虽然电影并不是巨幕版)。这么便宜的票当然是有来历的,据说是HUST的某学长向电影院包场的,所以当时电影院中多是HUST人,这点让我坐的很不安心。

大概是之前看过太多负面评论,真正看到电影的时候也没有觉得有那么糟。虽然没有超越黑珍珠的诅咒,比起死人的盒子还是好了不少。当然,不得不再次吐一下中文配音,有句台词是“好恐怖,真的好恐怖啊”,听起来却让人憋不住得笑。那些人也许太在乎普通话的标准发音了。唯一说得过去的只有那个女巫,中文配音也有那种口音,算是下了点功夫。

之前有人抱怨Jack船长的戏份被大大弱化,几乎成边缘人物,但我觉得Jack仍然是中心人物,只是刻画的没有第一部成功。当然,兰花指,跳跃,扭腰,以及Jack丰富的表情倒是一点都没有少。这样一个混混船长还真是可爱啊!Will就很平平了,虽然我不知道有多少女生是冲着他去的。发哥出场没多久就挂了(因为减了不少戏份),结果反而成了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关于传说中字幕后面的剧情,说实话,真不值得我憋着尿等7分钟……

加勒比海盗3

这个星期辛辛苦苦补完加勒比海盗1~2,是准备着周末去电影院看3。
谁知噩耗传来,不仅没有iMAX,巨幕是由原片括的,更重要的是,竟然只有八一电影厂配音的版本!
这不是要我的命么?
还不谈因为血腥暴力的原因删除了20分钟剧情,其中就有发哥念唐诗。
草:真的是河蟹!

被太阳遗弃的孩子

《太阳之歌》,泽尻绘里香继《一升的眼泪》之后再次饰演得病的女孩,这次是一种被简称为XP的不能见阳光的疾病。
剧情与《一升的眼泪》相比缺少感染力,但是剧中主角的坚强性格却完全没有改变。
剧中最具感染力的就是主角的个人品质,也就是坚强和乐观的精神。

虽然是病人,正常人竟然去求她不要带走自己的一切。身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到底有什么立场来说这样的话呢?如果说有什么抛弃了自己,那一定是自己的原因啊。就像春原说的,每个人都是有困难的,如果拿自己的苦难到别人那里寻求同情,要不就是已经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要么根本就是没有体会到别人困难的笨蛋。

故事残酷的结尾似乎又是在暗示这样一句话:“与其相信奇迹等待其发生,不如一开始就不要相信。”因为编剧哪怕是再给主角5分钟,她也可以完成自己的梦想而安心死去,而不是落下一个“我果然是被太阳诅咒的孩子啊”的感叹。
如果相信奇迹而去期待的话,就没有办法安心的努力了啊。

两个硫磺岛

不久前看了两部讲硫磺岛战役的电影,分别是参战的两方拍摄的。
一部是日本拍摄的《硫磺岛家书》,一部是美国拍摄的《父辈的旗帜》
对比这两部电影成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硫磺岛家书》是从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来展现硫磺岛战役,但是叙事的中心却放在了将军那里,应该说是用侧面来展现将军的最后一刻。片中毫不隐讳的展现出当时日本国内疲于战争的现状,以及士兵们对战事的无知。片中日本战士们的自杀效忠,则是讽刺了日本人对天皇的愚忠。(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也许日本人看上去会有另一番解读?)当然,片中也露骨的描绘日本人对战俘如何优待,而美国人是如何杀死战俘的。

《父辈的旗帜》则是从硫磺岛战役的几个英雄的视角展开的,颇为讽刺的是,虽然是英雄的视点,该电影最后却是反英雄的。不论是几位英雄在美国巡回时的争执与失态,还是几个人最后的惨淡结局,都不能说是英雄主义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死在硫磺岛的人们。”他们在全国巡回的时候不断的提到这一点。与其站在聚光灯下,“酋长”更愿意回到连队去和兄弟们并肩作战。

到了今天,我觉得,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的人民,都可以正视这场战争,都可以公正的看待这两部电影,因为这两部电影本来就没有多少倾向性。如果是中国参加硫磺岛战役,又会冒出多少个抗日英雄呢?
而美国和日本,却可以站在统一的立场去开展各项合作,两国的人民也没有留下什么仇恨。这点,多少是中日之间不能做到的。
止戈为武,避免战争的最好方法,是互相友爱,而不是互相遏制。看看美日关系,再看看中日关系,真是叫人唏嘘。

Desperate Housewives

终于把第一季看完了。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这部电视剧叫我看得绝望……

对于我这样一个身心健康的青年来说,这部电视剧无疑是宣扬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腐朽生活,不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被腐蚀了的心灵。这些内容,对于建设我们和谐社会是极为不利的,是必须摒弃的。我们必须代表先进的科学文化……OK,kuso到此为止,以下进入正题。

DH在IMDB的分数还是不错的,虽然远远不如Prison Break,但是怎能把小众文化和大众文化这样直接相比。凭心而论,这是一部好电视剧,虽然剧情有些过于集中。(如果是国内来拍,估计只讲述一家的故事就能拍这么长。)所以虽然PB和DH的每集时间基本一致,但是看PB绝对没有累的感觉,看DH肯定会。那种身心疲惫的感觉,有点像,绝望。所以我从不连续看,所以我看得这么慢。

DH的几大主题:尊严,嫉妒,自私。那些家庭主妇在这些基本力的作用下运动,展现出了一幕幕生动的景象。Bree不过想在邻居中表现得比别人优秀,Susan不过想得到自己的真爱,Lynette不过要个幸福的家庭,Gabrielle不过是自私的想得到快乐。仅从每个人的角度来看,她们的要求合情合理。但是,为什么最后作出的事情是如此的戏剧化?
我从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做自己觉得是错误的事情。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评价着事情的对错,于是得到了不同的结果。DH不过把这个事情放大了,这些家庭主妇几乎都没有考虑社会的道德,于是与公共道德偏差过大。

我觉得人活着是要考虑别人的。从最低的考虑别人的看法,到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为别人着想,表现出了一个人的社会化。这就是把人类联系在一起的力量,不是么?所以对于那些经常把“不管别人怎么看”挂在嘴边的人,我连憎恶都省了,他根本就不把自己看成社会人嘛。

Rex的死是十分戏剧的。一方面Rex为Bree没有犯的错误而气死了,另一方面Bree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面确实有诸多不妥。那么,“好戏还在后头”在Rex看来是一句最恶毒的诅咒,送Rex去医院时的拖拖拉拉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Bree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丈夫是为什么气死的。Rex最后以生命的代价原谅了Bree,在Bree的眼中可能就没有那么高尚。多么的讽刺!

PS:Mike的演员在The Pretender中演了个大反派,所以这次第一眼看他就没有好感……

The *ist

正好先后看了两部电影《The Pianist》和《The Illusionist》。
注意,并不是那部《海上钢琴家》,该剧中的钢琴家根本没有离开过华沙。

《钢琴家》又一次重现了《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的残酷二战画面,但是其中犹太人漠然的表情却让我很难受。我不知道真实的历史是不是这样,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犹太人遭到屠杀有一半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冷漠。男主角是《金刚》中的那个小生,沉默的时候很有一些特别的感觉,像是一种忧郁的气质。

《魔术师》的故事未免太过俗套,IMDB上面甚至有人说从开头的几句台词就推出了结局,该说是故事前后照应的好还是什么呢?听说女主角在开拍的最后一刻换了人,这个女主角我看上去很眼熟,但是查了查,也不记得看过她什么电影。男主角比较有名,Edward Norton,但是也仅仅是听说比较有名而已,因为我也没有看过他的其他电影。总的说来,这部电影比较鸡肋。

那天顺便有看《女皇》和《迈阿密风云》。
对《女皇》要小赞一下。虽然片中的布莱尔和现在英国首相相去甚远,但故事本身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英国女皇和首相在戴安娜前王妃死去的时候都是怎么过的,想一想就很让人期待啊。而且对女皇的塑造也是可圈可点,带着贵族气质的英国口音也十分动听。
《迈阿密风云》,如果不是听说有中国演员在其中,不会想到去看这部电影,纯粹的好莱坞模式,看了以后蛮后悔的,因为巩俐实在不算年轻了,还在片中勾引男人。那点激情戏嘛,实在没有什么看头。那个黑人都比她有看头。

庆祝《死神》回归漫画!
但为什么一护他老头也是死神,而且还是队长级的?!!

TV series

正在看两部电视剧。一部给男人看的,一部给女人看的。哦,我知道你已经猜到是哪两部了:《越狱》和《绝望主妇》。

《越狱》可以说是一部纯粹的感官刺激。如果你之前有幸看过《肖申克的救赎》,一定明白我的意思。暴力、枪械,以及数量不多刚刚可以点缀一下的美女,简直就是所有男人最原始的冲动。

《绝望主妇》则是一部喜剧。虽然一直以来悬疑和戏剧很难搭上边,但它确实做的不错。更为重要的是,这部电视剧极为精确的展现了女人的内心世界。咳…正适合我用来做研究。第一集就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女人的争斗从来都不是公平的,特别当对象是男人时。”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提到过的WD,R就是跟某人一起看《越狱》的时候勾搭上的。
市长最近陷入了《东京爱情故事》之中…怪我不好…把这种东西留在宿舍了。因为这部电视剧的缘故,他和远在黑龙江的“我们的辉玲”开始了中断了半年之久的联系。有些事请要发生了。
我还是多背一些单词比较实在……

V for Vendetta

这是一部近未来的科幻片,在场景的布置上有些古典,但是在我看来却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这里不谈剧情……原因?你看了电影自然知道。

 People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their governments. Governments should be afraid of their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