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过去

委员走了以后,宿舍里干脆把他的床也拆掉了,然后把桌子全部移动到了一边墙上,中间空出来一大片空间。以至于同学们路过门口的时候,都会进来参观一下,然后感叹“真是像网吧啊”。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像网吧,因为我很久都没有进过网吧了。

班上做毕业咨询,请到了学工组的两个老师。
老师啪啦啪啦的讲了半天保研的情况,然后问我们有什么问题。
我很不识相的问:找工作的情况呢?
背后传来同学一阵笑声。
各位觉得找工作很可耻吗?
毕竟我们这个专业每年找工作的只有那么几个,被嘲笑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是你们就真的做好了一辈子待在实验室的觉悟了?

委员偶尔回到宿舍总是很不爽的样子,因为他在这里存在的证据已经完全的没有了。
不久之后我也会有这样一天,离开所有的人,开始全新的生活。
那个时候,又有谁还惦记着那些已经逝去的过往?

委员出逃

由于夜以继日的骚扰,(兴许还有和副市长的关系不和的缘故,)委员终于不堪重负,终于决定从宿舍搬出去了,于是我们宿舍变成了四人间。

以现在的状态来看,委员大概是最努力的一个,他准备考验入病毒所,现在就那里找位置做实验。看他天天出去自习,虽然有一半时间都在睡觉,但是总还是有一些作用的吧。
相比之下,我们几个天天在宿舍里面上网打游戏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但是我又能有什么追求呢?难道准备找工作只是混过这一段时间的借口吗?
表面上看上来似乎是这样子的,实际上……我希望不是这样吧。
必须要振作起来了!

特别软卧

跟着姥姥就可以享福,这句话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本来我是一日的硬卧。硬卧什么的,我本人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倒是觉得还不错。不过若是有个机会可以坐软卧,那么我是不会错过的。正巧姥姥来广州,票多了一张,因此有机会坐上软卧,还享受到了相当不错的待遇。

软卧和硬卧有多大区别呢?差不多同样大的空间,软卧只有四张床,一个门,一个220V的插座,以及完全可以自由控制的灯光。我开始觉得软卧才是坐火车的上上之选了,即使把经济因素考虑在内。
由于送行人员跟列车长打过招呼,这个软卧更是特别。我们刚刚做顶的时候,一个服务员就跟我们说“你们先坐一下”。当时我就在想,“先坐一下”是什么概念呢,难道后面还有什么特别的?果然,过了不久,一些水果就被送了过来,然后是茶。送茶的服务员特别嘱咐,晚饭的时候在包间等着,会有人来请。
在我们苦等晚饭的时候,服务员终于来了,把我们请到了餐车的上层。我看看周围,都是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坐在后面桌子的是列车长,左边桌子的是乘警长,所有人都瞪着眼睛看着我们一群人,想着我们是什么来头吧。

武汉送行的那个人“真是会做人”,隔三差五的就打来电话问寒问暖,我们刚刚从餐车回到包间就打电话来问吃了没有,想一想就知道是火车这边也有人汇报才对。虽然佩服,我倒是更心疼的,因为电话全部打到我手机上了……

虽然这些文字怎么看怎么像炫耀的文字,但我本身没有这样的意思。一则这些浮云本来不是因我而起,也不是因我而来,我只不过沾了点光没有什么炫耀的资本。二则自己其实对这些浮华高贵的东西也是战战兢兢,若是要我在那样的桌子上吃一餐饭,那就是折寿。还不如找一两个同学去个小店吃点小菜侃个天南海北实在。

[转载]美国人与中国人生命价值不同吗?

转载自VOA News,有删改。
记者: 东方
华盛顿
2007年4月27日

很多中国民众在互联网上对最近发生在中美两国的两起突发性灾难新闻事件表示关注。无独有偶的是,这两起事件先后相隔48小时,事件中死亡人数也类似:发生在中国辽宁铁岭的钢水包脱落的事故,造成32人死亡;发生在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枪击事件,凶手持枪打死的人数也是32人,然后凶手自杀身亡。

虽然媒体对两起事件都进行了大量的报导,但是,对这两起事件的报导所折射出的中美两国新闻理念的不同,人权观念的差异,对新闻价值判断的尺度等,都值得进行进一步对比、探讨和分析。

2007年4月18日上午7时45分,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水包倾覆的特大安全事故。

综合中国媒体的相关消息,一个装有30吨钢水的钢水包在吊运下落至就位处2到3米时,突然滑落,钢水洒出,冲进车间内5米外的一间房屋,屋内正在交接班的32人全部死亡,另外还有6人受伤。据报导,在这起死亡事故中的工人的躯体被几千度高温的钢水完全融化,冷却后形成一个融化了32个人体的大铁饼,惨不忍睹。

这起事件正好发生在美国维吉尼亚校园枪击案的两天之后,由于中国媒体对美国校园枪击案进行了铺天盖地般的多角度、多侧面、跟踪式的实况报导。很多中国民众都在关注这起发生在中国的悲剧是否能够得到媒体同样的重视。

一位中国人注意到:“从网上现在看,只有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骆琳、副省长李佳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工作。而各个网站的报导力度看,腾讯和搜狐以一条新闻,加几条链接。而向来以新闻为主打的新浪仅仅是一条新闻,与整个专题、整个专题地报导美国枪击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ontinue reading “[转载]美国人与中国人生命价值不同吗?”

教师的楷模

Liviu Librescu利维乌·利布雷斯库
Liviu Librescu
(1930年8月18日—2007年4月16日)
是一名于罗马尼亚出生的以色列教授,主要研究空气弹性力学及不规则流体力学,于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任教授。

利维乌·利布雷斯库出生于罗马尼亚普拉霍瓦县城市普洛耶什蒂的一个犹太家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与家人一同被关押在今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地区的苦力集中营,后转移到普洛耶什蒂的犹太人街。他于犹太人大屠杀中幸存下来,并成为罗马尼亚出色的科学家。

在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统治之下,他无法移居以色列。直到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向罗马尼亚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直接请求,罗马尼亚政府终于允许利维乌·利布雷斯库离开。
1978年,利维乌·利布雷斯库正式移居以色列。自1979年到1986年,他在特拉维夫大学任航空和机械工程教授。

自1985年以来,他亦成为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教授。利维乌·利布雷斯库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工作期间接受许多荣誉学位,为几个国际会议担当演讲者。他并被乌克兰造船科学院和亚美尼亚工程学院选举为外国成员。在大学中,他担当七份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及为其它五份学报作编撰者。根据他的妻子表示,其他的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教授,发表的论文都比不上利维乌·利布雷斯库。

2007年4月16日,利维乌·利布雷斯库在教授当中,一名韩国裔英语系学生赵承熙持枪闯入大学,当他企图闯入教室的时候,利维乌·利布雷斯库教授用身体顶住教室的门,结果他被凶手射穿门的子弹击中身亡,但却给同学们跳窗逃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的一名学生称他为英雄。其中一名同学 Asael Arad 指出,这个班的所有学生都多亏了利布雷斯库老教授而得以生存。利布雷斯库的儿子乔·利布雷斯库说他收到了好几封他爸爸救的学生发来的电子邮件,学生们称赞他的父亲是一个英雄,把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教育事业和他的学生们。

利布雷斯库教授的不幸遇难,正值以色列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

四月的忧郁

四月是个好的季节,从繁忙的新年解脱出来,气温开始回暖,连大地也有了绿色的气息,然后还可以懒洋洋的大哥呵欠期待着五一的到来。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好的时节还要忧郁。

也许是报名参加植物园大会自愿者没有被录取?
十比一的比率,本来就不简单。但那个同学不就被选上了吗?
我在自言自语是不是“牛人恒牛,衰人恒衰”呢?委员在旁边接口说不是这样的。也许牛人是恒牛,但衰人一定不是恒衰的。呵,谁知道呢,也许只是自我安慰。

也许是论文。
论文是很叫人郁闷的。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写出来什么东西。老板的观点是对的,我根本没有努力去做实验的,所以现在才会落得这样两难的境地吧。
说起来我从来都没有一心一意科研的决心嘛,毕业还是去工作算了。

也许是那个人。
每每在我平静的心里头上一块石头,不大,却又足够引起波澜。但是在我回头的时候,她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简直就是挑衅嘛!这次居然说出了“讨厌我就直说吧,最近受不了别人话里藏话”。
怪叔叔们不要在那里幻想!(你讨厌我了吗?
那个家伙说话总是会引起误会。
倒是有件事值得提一下,她说她因此受到了伤害。
奇妙的,我心里竟然有些欣慰。
我以为她坚强得无懈可击呢,我以为凭我完全无法动摇她的呢!
你终究也只是一个小女生么?也一样会憧憬着帅哥,期待着美妙的爱情吗?也会被别人打动的吗?
可是我已经很累了,换你来追我好么?

明明可以有一个美妙的大学生活的……

物权法,维谁的权?

我本不想谈论政治问题,只是今天在VOAnews上面看到一些新闻和评论,觉得不吐不快。
背景知识:13年的酝酿和广泛讨论,创造了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的纪录。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部法律被认为对于推进经济改革和建设法治国家都有重大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政治文明迈出了重要一步。(新华社)

纽约时报注意到,人大开幕后,温家宝所作的两个小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到物权法。这部法律没有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支持是不可能通过的。胡锦涛和温家宝的沉默说明,他们意识到这部法律在党内现任官员和退休干部当中,以及一些共产党主要理论工作者当中遭遇到极大的阻力,这些人批评中国现行的经济政策导致腐败现象越演越烈,同时造成中国社会精英迅速在老百姓贫困的基础上积聚财富,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正像中国通过物权法所表示的那样,共产党偶尔也显示出这个党比过去能够对公众意见作出反应,但是,这个党的最佳执政方式仍然是窒息不同政见的声音,严格控制新闻媒体,并且用金钱所能买到的最奢侈的方式和技术来管束网络媒体。物权法是一个开端,但是只有容忍不同意见的政策以及相对自由的媒体才能够保证这些法律是可以执行的。
经济学人杂志还表示,(通过物权法),中国今天并没有发生革命。反对物权法的中国左派有充足的理由来忧虑通过物权法之后中国会走向什么局面。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将强化那些把国家资产转化为个人私有财产的腐败官员的地位。他们也意识到,这部法律的所有细节都和这个共产主义政府格格不入。
在人民大会堂里打盹的人大代表们所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三月份启动了一个过程,在将来的某一天将会彻底改变这个国家。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政治秘书,因为六四而被关进监狱的鲍彤认为物权法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鲍彤认为,物权法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一九五三年提出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那条《总路线》,以及它的全部理论和政策的最终破产,意味着在折腾和徘徊了半个多世纪,转了个三百六十度的大圈子之后,中国依旧回到了原点。
鲍彤在为自由亚洲电台写的评论中说:“有人一贯主张‘有法总比无法好’,但我历来不敢苟同。今天这个物权法,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到底能起什么好的作用或坏的作用,我不敢言之过早。 ”

同时,物权法的第一个实践,“重庆钉子户”事件。

重庆市九龙坡区法院又给钉子户一个搬迁的最后期限:4月10日。如果到时没有搬迁,法院属下的执行局将强制拆迁。法院表示,如果当事人杨武、吴苹对判决有异议,可以到上级法院上诉。
如今,吴苹已经向重庆最高人民法院递交了申诉已经超过一周,但是最高法院没有给予任何答复。

通过法律并不等于法制,维谁的权,终究要看执法的阶级。

灰羽联盟

没想到一天就把《灰羽联盟》看完了,应该是动画本身太优秀了吧。
治愈系的动画果然让人看了舒心啊。

什么是灰羽?
这个问题实在太难以回答。不如说说灰羽的生活,以此回答。
灰羽是在茧中长大的,没有人知道灰羽在进入茧之前是什么样子的,是否还有过去。但是在灰羽破茧而出的时候,他只会记得一个梦,在茧中所做的梦,他们的名字也依据这个梦来取。
刚出生的灰羽和普通人类没有什么区别,年龄却可大可小。他们很快会长出灰色的翅膀,也会被粘上头上的光环。看起来很像天使吧?但是他们既不能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
灰羽所住的城市周围有着高墙,不论是灰羽还是普通人类,都不可以通过。传说中,这围墙是为了保护灰羽不受外界的侵扰,但是,其实谁也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
灰羽也会离开这座城市,就如没人知道他们来之前的事情一样,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离开后的去向。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某个灰羽便会知道自己离开的时间到了,然后独自走到西边森林中,有一个祭坛会带他离开。

 那么灰羽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他们诞生,工作,然后离开,其中也有苦也有乐。
他们和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虽然有一种解释认为灰羽的过去其实是自杀的孩子,他们成为灰羽是为了赎自己的罪。但是,谁活着又没有罪呢?

知罪者无罪。
到底有没有罪呢?谁知道……

—————————————
有观点认为《灰羽联盟》的世界观源于村上春树的《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进而分析出很多哲学。也有爱好者坚持该作品不能被解析而只能被体会,否则会失去原作的博大。
我倒是没有看过村上先生任何一部作品,所以对此也不做任何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