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s

到美国有一周了,第一周是各种各样的Orientation,大致上可以翻译成入学培训。

对美国的印象如何?
因为我从Sea-Tac(西塔)机场一落地,就直接去了学校,后来虽然在Tacoma商业区进行了寻宝的活动,对美国城市仍然没有什么印象,更不要说西雅图这样的大城市。(我下周可能会跟国际生一起去西雅图转转。)
我所在的PLU,只是Tacoma边缘的Parkland,是Pierce County(皮尔斯县)的一个普查规定居民点,总而言之,是一个相当偏僻的地方。除了学校有栋宿舍是6层楼,以及教堂的尖顶,附近没有高的建筑。
在这样一个偏远的美国郊区,生活非常的宁静。附近有一条大道叫Pacific Avenue,在这条路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车。我说各种各样,是指经常可以看见房车,摩托等。但是一离开Pacific Ave,马上就变得安静下来,道路基本上没有红绿灯,但是一般来说只要你站在路口,汽车就会停下来等你过马路,我相信这点各位已经听到很多人提起过了。出了学校,路上很少看到行人,前天我坐公交去看电影,走了15分钟一个人影都没见到。顺便说说这里的公交,跟国内是大不一样,一般20~30分钟一趟,准点到站。坐公交的多是“老弱病残”或是外国人,总之就是买不起车或是开不了车的人。公交并没有前门上后门下的规定,相反,如果司机认为你是行动不方便的人,在你上下车时他会降低前门的高度,方便你行动,非常贴心。
美国人也不是说完全就不会乱扔垃圾,在电影院门口的一座桥边,我就看到了大量的烟头和一些塑料袋。但那是在比较繁华的地方。在学校附近的郊区,地面基本上没有垃圾,所以即使偶尔经过一片芦苇丛或是枯草地,感觉上也很舒适。不会像国内那样往往觉得很杂乱。 
西雅图附近以下雨闻名,但我过来这周可谓幸运,每天都是晴天多云,天总是像广州刮台风那样蓝。

美国人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非常周到。
我学校建筑的门通常是刷卡后拉开,而且比较重,但肯定会有一扇门是自动门,可以通过按钮自动打开。
昨天跟同学去Mountain Rainier国家公园,中午一起围坐着吃饭,组织者在切完火腿后准备切青椒之前,特地问一下在场有没有严格的素食者, 因为他没有洗刀。
人人生来平等,我觉得这个观念已经刻在美国人的脑海里面了。 

The Newsroom

我刚用Twitter的那段时间,感觉像是自己坐到了新闻终端前,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不断的在眼前跳动,重要的消息还会被不同的人RT好几遍。不知道做一个新闻实习生是不是相同的感觉。

HBO的新剧,The Newsroom,讲的就是新闻直播间的故事。
是的,美国的新闻环境和中国的不一样,剧中人物的新闻理想过于崇高。
但是就如第三、四集所展示的,即使在新闻被称作第四权的美国,仍然会出现因为收视率或集团利益导致新闻不能被自由的传播。
而剧中人物纯真的新闻理想,尤其是第三集开头的致歉,虽然有些夸张,但仔细想想,谁没有过理想,更多的人只是在生活中慢慢的把它们丢弃了。

诚然,威尔的“文明化”教育显得非常粗鲁而且自以为是。他把新闻理想当作他的教义,“文明化”就是他的传教过程。正因此,这个团队才能在受到挫折后,即使在周末,也能对重大新闻迅速反应。
第四集结尾Coldplay的Fix You响起的时候,我的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我使用Twitter已经5年,经历过2008年四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而现在,看到死亡数字却木然了。
新闻的物化,不可避免的改变着我。破碎的家庭,曾经鲜活的生命,变成了单纯的数字,仿佛赋值函数a=6一样。

唐,虽然很多地方是个混蛋,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经典到威尔都称赞他“真他妈是个新闻人”。
他说:一个人,是由医生宣布死亡,而不是新闻。

当中国人过年的时候世界在干什么

二月二日

  1. 埃及:由于人们游行抗议独裁,互联网一度被政府切断,Google和Twitter联合开发了Speek2Tweet帮助埃及人民发声。(目前埃及网络已经恢复)
  2. 美国普降大雪,人们不得不从雪堆里挖出自己的车。

二月三日

  1. 约旦爆发游行要求新总理下台,也门总统同意不寻求连任。
  2. 穆巴拉克支持者与抗议群众发生冲突,多人受伤。穆巴拉克表示担心他下台后会导致社会动荡。
  3. 风暴袭击澳大利亚,但未造成死亡。
  4. Google Art Project上线,收藏了许多博物馆珍藏的艺术品。

二月四日

  1. 约旦发生两场示威游行。

二月五日

  1. 德州又降大雪。
  2. 梵蒂冈:教皇不允许捐献器官。
  3. 美加同意加强边境安全。
  4. 埃及一记者死于枪伤。
  5. 阿富汗两北约士兵死于炸弹袭击。
  6. NASA宣布航天飞机以后可能用于商业飞行。

二月七日

  1. 奥巴马表示支持埃及政治改革。

二月八日

  1. 南部苏丹以压倒多数通过独立公投,将成立新国家。

注:部分日期为新闻发布日期,与事件发生日期存在差异。

对比新闻:奥巴马会见达赖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发表谈话
Statement from the Press Secretary on the President’s Meeting with His Holiness the XIV Dalai Lama

以上两篇是官方声明,为本文主要讨论依据,此外还有BBC和网易等多方新闻来源。

美方允许达赖窜访美国并安排领导人和其他政要会见,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确定的原则,违背美国政府多次重申的承认西藏是中国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的承诺。

外交部这一段声明完全是欲加之罪。白宫的声明是这样的:

奥巴马总统在会晤开始时表示,他支持维护西藏独特的宗教、文化和语言特征,并维护在中国的藏人的人权。奥巴马称赞了达赖喇嘛推行的“中间路线”、他的非暴力承诺以及他争取与中国政府对话的努力。
奥巴马强调,他一直鼓励达赖喇嘛与北京通过直接对话的方式解决分歧。奥巴马和达赖喇嘛都同意美中两国保持积极与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一句“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for Tibeta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哪里有藏独?
而且说“维护西藏独特的宗教、文化和语言特征,并维护在中国的藏人的人权”,根本就是宪法内容。

但是仍有疑点,BBC中文网称“虽然白宫拒绝了北京提出的取消奥巴马与达赖喇嘛会晤的要求。但奥巴马说,他与达赖喇嘛的会晤是私人性质的。”BBC的英文站点却找不到相关的内容。
而且从白宫的声明来看,这场会晤应该不是私人性质的。
至于说在地图室而不是椭圆形办公室,大概确实是为避免激怒中国而采取的措施吧。
有谁可以找到更好的证据?

同学们,我们来得太晚了

20多年前说这话的人,在5年前离开了我们。
今天有很多人去府上祭奠他,我想,即使我在这里写一篇拙文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我要写的,是一篇迟来的,关于Google宣布考虑退出中国的思考。
过了这些天,事情的原委比一开始更加明朗,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各方面的评价,左中右都有。
我先把这些评论列出来,后面的文章中会不时的提到他们。

论某搜索引擎公司中国分部的倒掉 李翔熙 美籍华人 参加过伊拉克战争
google事件真相 作者不明
利益与伦理:再谈google和百度 都是骗银地

Google突然在其官方Blog宣布不再接受过滤搜索结果,并且考虑退出中国。我和《利益》一文的观点是相似的,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利益是首要考虑的。Google在中国一年的营收才不过两亿,与全球营收相比九牛一毛,并不是不能放弃的利益。
另一方面,中国对网络的管制越来越严格,与《论》一文中所述不同的是,Google刚进入中国那年,Blogger还可以访问,Youtube也没问题,受到严重屏蔽的不过是搜索结果和快照。但如今,不仅前两项都不能访问,而且Docs在某些地区也被封了SSL连接,关键词一天比一天多,以前只是一个广场,现在连西部两个省/自治区都成了关键词。
更严重的是,中国官方居然试图从盗取Gmail数据。这个从Google的官方申明,以及许多朋友的邮箱被设置了莫名的转发就可以得到证实,而《事件真相》一文中的猜测,由于作者身份不明,并不能作为完全可靠的消息,不过从侧面印证的结果来看的确有相当高的可信度。而且,这次攻击是来自于上海的办公室,而不是《论》一文中所提到的台湾。
而且,我相信中国政府在攻击前向Google索要过相关数据,正如Yahoo当年一样。

基于这样的理由,Google扬言退出中国,“不做恶”当然只是一个更加好听的借口而已。遵守这样的信条离开中国,也是为了在全球市场能够取得更好的声誉。
要直说的话,就应该是:操他妈,老子不玩了!

美国政府在这个事情中的角色则很值得研究,因为白宫前不久才发起网络自由的活动,据说又在Google宣布的前一天与其创始人有过长谈,因此,星期一白宫的表态则格外重要。
但是大家也不用担心,人家美国新闻是自由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记者把内幕挖出来了。

至于说有人写十评,说Google退出中国是不在乎中国用户,退出之后中国网民怎么办。
我早在Twitter上有过回答:Google仍然在全球运营着,Google也没有屏蔽过中国的IP。至于说你为什么上不去,那该找谁就找谁去。正如我上面所说,Google也只是一个公司,不是民主斗士。

我很厌恶这种把他人恩惠当作理所当然的人,其中也包括寄希望于希拉里访华时提及人权问题的右派。
中国宪法是不是这样写的:人人都有被他人授予平等自由和幸福的权利?

乱评2012

昨天晚上去看了2012,不愧是导演过独立日和后天的导演,这次破坏得更彻底。

将一切都破坏,2012的前半部分充分的履行了这个灾难片的义务。特别是Gordon开着双引擎飞机从飞出来的地铁下面穿过的时候,我甚至都记得当时Gordon脸上不是恐惧而是莫名的兴奋。
导演破坏的力量让我觉得他可以导演《戏言》中橙色种子与红色制裁的对决那场戏。如同西尾维新所写的,单纯是破坏,没有差别的破坏,不剩下任何完整的片段。

但是到了影片后半段,视觉特效突然变少了。只剩下Jackson的个人英雄主义。我笑称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美国总统决定留下来被肯尼迪号砸死以殉国。
抢了男主角老婆,一路开飞机有如神助的Gordon,在把男主角带到卓明谷后,却脚下一滑,手心一松,莫名其妙的就死掉了。
但是从非法的通道进入方舟,让方舟上所有人命悬一线的男主角不仅大难不死,还能成为英雄。
假设Jackson没法修好方舟,导致方舟撞上珠穆朗玛,不仅下半部分还能看到方舟碎裂和珠穆朗玛碎掉的精彩画面,而且不会再有一个人说这片子是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在IMDb上的评级至少要多一颗星。可惜导演不干。

几点细节:
当看到卓明谷迁移时,“党和国家一定会……”我实在忍不住笑了。
Gordon开双引擎飞机飞过洛杉矶的时候,我觉得他似乎在观光。
从黄石国家公园逃出的那一段有点像最终幻想X。
同样位于太平洋板块的日本比美国晚几个小时才出事,非常不可思议。
Jackson试图在飞机上收听FM广播,幸好他没收到。
Engine Start是一个笑点,看过就会知道。
方舟相撞的时候屏幕上显示contact,中文字幕给的是“通讯连接”。
我知道为什么伸中指的画面没有被剪,因为那个美女淹死了。
我讨厌坐在我旁边重复剧中英语台词现给他女朋友看的男人,因为他重复的都是最简单的台词,居然还出错。

新史-一国两制 2.0

邓小平唯一的孙子,那个美国人,在他爷爷的一国两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更为大胆的政治观点,被后人称为一国两政,又习惯称为一国两制 2.0 。

一国两制 2.0 的核心观点是,一个国家不仅可以允许有两种制度,还可以有两个政权。
既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都承认是一个中国,那么,一个国家,两个政权,就不仅仅是种政治假设,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也是实际上的政治现实。

一国两制 2.0 并不是单纯描述一种政治现实,它提出了具体的政治措施,以解决两岸长久的对峙状态。
设想提出,因为政府是依据公民的授权而建立,公民就有权利自由选择其喜欢的政权形式。但是考虑到中国人并没有自由迁徙的权利,所以,每个行政区划都应该允许其公民定期投票选择政权形式。
在此框架下,不论公民选择了何种政权形式,中国仍旧是一个中国,并不存在分裂国家的嫌疑。

但,由于实现一国两制 2.0 的前提,军队国家化迟迟无法实现,该设想并未得到实践。

读书笔记:近距离看美国(03)

美国建国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从下面这个简单的年表中,可以稍稍体会到美国人民建国的思路。

建国前

1620年 五月花公约,第一次确立政府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
1765年 英国向当时的殖民地北美新增许多税务,诞生了“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
1773年 波士顿茶叶事件,北美居民反抗茶叶税
1774年 第一次大陆会议,号召殖民地人民准备作战
1775年 第二次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独立战争开始
1776年 各州相继独立,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建国

建国后

1782年 签署巴黎合约草案
1783年 合约正式生效,美国受到国际认可
1787年 制宪会议,确立美国联邦制、三权分立
1788年 宪法在11个州通过
1789年 华盛顿被选为第一届美国总统,政府主要机构开始形成
1791年 通过权力法案
……
1931年 确定美国国歌

课后习题:根据《建国大业》等资料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