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这个时代称为“失去的十年”。
习近平执政十多年来,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中国在他治下取得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可持续的借贷、房地产投机以及对中国并不真正需要的工厂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推动的。中国忽视了可以释放更持久增长动力的艰难改革,比如增加消费支出,却青睐旨在加强共产党控制的政策。
如今,中国债台高筑,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数万亿美元家庭财富蒸发殆尽,国家濒临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经济增长放缓,西方投资枯竭,消费者信心接近历史低点。
但就在中国与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展开第二轮较量之际,习近平还是坚持自己的路线。他相信,他自上而下管理中国经济的方式,以及让中国成为更大工业强国的计划,是中国最终在经济实力上超越美国的最佳途径。
接近中国政府决策圈的人士表示,近年来中国发生的一切都没有改变习近平的看法,即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正在衰落,而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正在上升。
“习近平仍然相信东升西降,”北京一位外交政策顾问表示。三年前,在中国经济受西方对其出口商品需求的推动而从新冠疫情中短暂复苏之际,习近平曾发表过这样的论断。“只不过在他看来,这个过程不一定是条坦途。”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景,习近平正在打造一个全面的产业供应链,以生产包括半导体在内的中国所需的一切,以抵御与美国之间的更多冲突。
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政府还在制定计划,准备通过反制措施来回击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可能加征的任何关税,比如限制向美国销售用于制造芯片、汽车发动机和国防相关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习近平还在拉拢发展中国家盟友,试图向美国施压。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习近平没有做的是采取艰难而必要的措施来修复受损的国内经济。
尽管中国政府最近推出一些刺激措施,但尚未采取果断行动来清理房地产行业问题、全面重组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大力促进消费,而消费将在长期内支撑经济增长。
“很多问题都是中国政府自己造成的,”野村综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Richard Koo)说。与许多经济学家一样,辜朝明相信中国要像他所说的那样“与时间赛跑”,在经济陷入长期低迷之前解决日益严峻的增长问题,而人口结构不利则使情况雪上加霜。
负责处理有关中国领导层问询的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问题转给了中国最高经济规划机构国家发改委、中国央行以及负责工商部门的部委。这些政府机构均未回复相关问题。
(略)
错失的机会
与此同时,北京方面只是敷衍地设法解决一些多年来一直被放任的问题。随着习近平巩固权力,他把管理经济的权力抓在自己手中,而这此前一直由中国国务院总理负责,习近平还任用了一批经济政策制定经验有限的亲信。
以习近平为首的领导层让中国房地产泡沫膨胀了多年,尽管市场明显已经过热。虽然习近平最终在2020年戳破了泡沫,限制向过度举债的开发商放贷,但中国政府仍未拿出全面计划来收拾残局。数千万套房屋空置,市场持续低迷。
中央政府年复一年地警告地方政府不要过度借贷,但从未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到今年,地方政府已经为建设交通系统和其他项目(包括许多失败的项目)背负高达11万亿美元的表外债务。这些借贷短期内让经济增长看起来更好,却让中国更容易受到金融不稳定冲击。
中国政府还多次承诺促进消费支出。然而,目前中国家庭消费仅占到GDP的39%左右,近年来基本没有变化,相比之下,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68%。要改变这种局面,中国政府需采取更多措施鼓励人们增加支出、减少储蓄,比如扩展中国相对微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多的医疗保障和失业救济。
不过,习近平认为美式消费是浪费,并担心面向家庭提供过多的政府支持可能会助长“福利主义”。
最近,一位读者联系了我,讲述了中国黯淡的经济前景如何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他说,两年前,他所任职的一家西方制造企业离开了中国,他因此失去了一份管理岗位工作。如今,他做起了网约车司机,以此养家糊口。
这位居住在中国中部地区的读者告诉我,他不是没有努力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而是根本没有工作机会。
“通缩有什么不好?”
今年早些时候,在中国经济乌云密布之际,中共一个重要咨询机构为中国高层领导人准备了一份报告。该报告提醒称,如果不采取更紧急的措施重振经济增长,中国可能会陷入螺旋式通货紧缩,就像美国在大萧条时期(Great Depression)遭遇的厄运一样。
习近平对此不为所动。
据接近中国高层决策圈的人士透露,习近平曾问他的顾问们,通缩有什么不好?大家难道不喜欢物价更便宜吗?
尽管经济学家担心中国可能陷入价格下跌和需求疲软的恶性循环,但据知情人士说,习近平这种轻视态度使得通货紧缩在中国决策圈几乎成了禁忌话题。在本月的一次高层会议上,中国领导层承认需要实现“物价合理回升”,但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却没有给出关键细节。
在习近平掌权时代之前,中国处理经济挑战的方式要更加果断。
在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遭遇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强迫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关闭或合并,此举虽然导致大规模下岗,但也使存活下来的企业变得更加强大。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制定了一项财政刺激计划,规模约占当时中国GDP的12%。尽管这为中国随后的债务问题埋下了隐患,但也赢得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政府经济决策的信任,因为北京方面表现出了将不惜一切代价保持经济增长的魄力。
坚持立场,准备摊牌
习近平自美国大选以来的言行表明他不会退缩。
习近平在今年11月7日致特朗普的贺电中,曾含蓄地提醒不要与中国打经济战。他说:“历史昭示我们,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大约一周后,习近平在秘鲁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会晤时警告特朗普,不要在包括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和发展权利在内的中美有分歧的重大议题上挑战中方。发展权利方面分歧涉及美国对中国获取西方芯片和其他技术的限制。
据中国官方对这次会晤的描述,习近平告诉拜登,这四条红线不容挑战。
接近中国决策层的人士表示,习近平认为,中国面临的经济挑战是在用包括汽车和芯片在内的高价值制造业等新增长动力取代房地产投资等旧增长动力的过程中必经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