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桑奇说开来

今天看了关于维基解密的纪录片 We Steal Secrets
也许有人会说这部纪录片是美国政府拍来诋毁自由言论的:因为显然片中几个受访人(包括导演)表达了对阿桑奇的不满意。他们倒不是对维基解密不满,但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两个事物并不能分得清清楚楚,起码对阿桑奇本人来说如此。

阿桑奇是一个活在数字时代的人。他有固定的网站固定的Email,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称作家。他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一共有四个孩子,但这些孩子可能不知道他们有这个父亲。
我相信,如果有技术可以把人的意识从肉体中分离出来,放到互联网上任其漂泊,阿桑奇一定会愿意尝试,只要他还可以享受得到性爱的快乐。 

我丝毫不怀疑阿桑奇为人类言论自由事业作出的贡献,但是这个景仰并不能让我停止质疑他性行为不检,也不能阻止我去评估他身上到底有多少光环理应属于别人。

不能因为你功勋卓著,就说你的犯罪不是犯罪。 的确,瑞典发布通缉令的时间和维基解密放出绝密资料的时间不谋而合。你可以200%猜测瑞典政府在通缉令背后有政治动机,但你不能100%确认这一点。时间上的先后不能成为逻辑因果关系。
而且,阿桑奇一直躲在英国,按说比瑞典要更亲美一些。他可不是一直躲在伦敦的大使馆,CIA要动手他早就在美国了。

而曼宁,这个真正做了最关键工作,甚至牺牲掉自己自由的上等兵,却在监狱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等着迟到了三年的判决。

当我说维基解密和阿桑奇不是太分得开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阿桑奇在寻求捐赠以应对瑞典诉讼的时候说,捐赠是为了支持言论自由的伟大事业。你再仔细想一想,其实只是给阿桑奇那个不听话的小弟弟套上安全套。
但是仍然有人游行示威,举着保护言论自由的旗织要求释放阿桑奇,甚至对受害者及其亲人造成二次伤害。

其实我根本不关心发生在英国的事情。
我要说的是,中国的阿桑奇也很多。 
我就不点名某个因报道钉子户而成名的著名网友,和一大批后来者了。 

Vizcaya

前天看钢铁侠3的时候,主角跑去迈阿密找满大人,迈阿密第一个航拍的镜头就是Vizcaya。正好我去迈阿密的时候在Vizcaya逛了一圈。

IMG_2769

满大人的行宫整个外景都是在Vizcaya拍摄的,内景不是。

IMG_2809

主角在这个地方用临时赶制的设备制服了敌人。

IMG_2812

主角取回钢甲后从这里起飞的。

在电影里看到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有时候比电影本身还要有趣不是吗?

Communitism

我要说美国是个社区主义国家,不是共产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甚至也不是资本主义。
这个社区,不仅仅是居住的小区。
Community,在美国最大的当属教会,然后是公司学校等等。
美国人讲奉献,很多时候都是在说为社区做贡献。 

为什么美国会形成社区主义?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的多样性使得有足够多样的社区存在,也使得人们对不同社区更加包容。美国人习惯多元化的社会,不像中国的中庸文化,觉得除了一条路以外都是离经叛道。
然后,美国没有户籍制度,人口流动性比中国大很多,人们搬家时的顾虑没有中国那么多。
以宪法形式规定的宗教自由也为社区主义提供了根本的保障,不会像中国有非法结社的危险。

社区主义和社会主义比起来有什么好处?
社区是你可以选择的,社会不是你可以选择的。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基督教的社区但是你信奉伊斯兰教?搬家并不难。不搬,周末开车去参加教会活动,也挺好。 
但如果你出生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移民了。
因此,在这里,你可以容易的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社区,你并不需要热爱整个国家。
社区主义一个更直接的好处就是它很贴近生活。
为社区做贡献,可以是很小的事情。捐几本书给当地图书馆,去教会当半天义工。都是你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并不需要你冒着生命危险,放弃亲情,去做没有人做到过的事情。

因此你会发现美国人很实在,说一就是一,不浮夸,不吹牛。 
同样,他们也更自信。他们的目标很小,很容易做到。但是慢慢的,他们就走得比你更远了。

大学生的心态

跟美国大学生交流以后,我对他们的心态感到很惊讶。
虽然美国经济也还在危机后挣扎,但大学生仿佛已经准备好了毕业后去改变世界。
想起我在国内读大学浑浑噩噩的状态,实在是很汗颜。

我想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

美国的大学基本上还是保持了精英教育,所以学生一般是为了学习上大学,而不是为了文凭。自主性跟国内大学生泛滥的状况自然是不一样。
教育体制也有很多不同,第一年基本上都是学习公共课,到第二年第三年你才会渐渐的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把自己的专业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该都是学习着自己喜欢的专业,不像国内那样在高考志愿中就决定了,虽然后来可以转,但也有诸多限制。而且,美国的教育比较注重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国内很多则是灌输知识,与高中无异。

当然,在我所学习的商科,更重要的可能是美国成熟的商业环境。
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成熟的风险投资,成熟的资本市场,以及成熟而且广阔的市场。这些都是国内所缺乏的。
因此不论是创业还是就业,美国人看起来都更有信心。
在中国,你的企业不仅承受各种苛捐杂税和政府官员的盘剥, 在市场上也容易被山寨,而且不仅没有成熟的VC,连银行都不喜欢给中小企业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成功很多时候变成了拼爹。

人群的多样化,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案例讨论中,我经常会被小组其他成员的想法折服。但是,在人口密度这么大的中国城市,人们反而因为教育和中庸文化的原因趋同,不能诞生出很多有趣的想法,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开学

今天我参加了一场哈利波特似的开学典礼。
虽然早就在Orientation阶段就听到其他同学介绍开学典礼是怎样的,实际经历的时候还是被感动了。

首先是学校主席率领着老师们穿着长袍从行政楼鱼贯而出,学生紧跟其后,从学校的红色广场沿着美丽的下山路走到Olson礼堂。然后老师们并不是立刻进入礼堂坐下,而是站在礼堂的入口两旁,鼓掌欢迎新同学的到来。
我在老师夹道欢迎下,感觉到我是这个学校的一员,而不是被动的接收教育,在进入礼堂后,经过一长条两边装满学校荣誉的橱窗,不禁觉得自己仿佛也能够创造这样的成就。

这样的感觉棒极了!

Americans

到美国有一周了,第一周是各种各样的Orientation,大致上可以翻译成入学培训。

对美国的印象如何?
因为我从Sea-Tac(西塔)机场一落地,就直接去了学校,后来虽然在Tacoma商业区进行了寻宝的活动,对美国城市仍然没有什么印象,更不要说西雅图这样的大城市。(我下周可能会跟国际生一起去西雅图转转。)
我所在的PLU,只是Tacoma边缘的Parkland,是Pierce County(皮尔斯县)的一个普查规定居民点,总而言之,是一个相当偏僻的地方。除了学校有栋宿舍是6层楼,以及教堂的尖顶,附近没有高的建筑。
在这样一个偏远的美国郊区,生活非常的宁静。附近有一条大道叫Pacific Avenue,在这条路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车。我说各种各样,是指经常可以看见房车,摩托等。但是一离开Pacific Ave,马上就变得安静下来,道路基本上没有红绿灯,但是一般来说只要你站在路口,汽车就会停下来等你过马路,我相信这点各位已经听到很多人提起过了。出了学校,路上很少看到行人,前天我坐公交去看电影,走了15分钟一个人影都没见到。顺便说说这里的公交,跟国内是大不一样,一般20~30分钟一趟,准点到站。坐公交的多是“老弱病残”或是外国人,总之就是买不起车或是开不了车的人。公交并没有前门上后门下的规定,相反,如果司机认为你是行动不方便的人,在你上下车时他会降低前门的高度,方便你行动,非常贴心。
美国人也不是说完全就不会乱扔垃圾,在电影院门口的一座桥边,我就看到了大量的烟头和一些塑料袋。但那是在比较繁华的地方。在学校附近的郊区,地面基本上没有垃圾,所以即使偶尔经过一片芦苇丛或是枯草地,感觉上也很舒适。不会像国内那样往往觉得很杂乱。 
西雅图附近以下雨闻名,但我过来这周可谓幸运,每天都是晴天多云,天总是像广州刮台风那样蓝。

美国人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非常周到。
我学校建筑的门通常是刷卡后拉开,而且比较重,但肯定会有一扇门是自动门,可以通过按钮自动打开。
昨天跟同学去Mountain Rainier国家公园,中午一起围坐着吃饭,组织者在切完火腿后准备切青椒之前,特地问一下在场有没有严格的素食者, 因为他没有洗刀。
人人生来平等,我觉得这个观念已经刻在美国人的脑海里面了。 

The Newsroom

我刚用Twitter的那段时间,感觉像是自己坐到了新闻终端前,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不断的在眼前跳动,重要的消息还会被不同的人RT好几遍。不知道做一个新闻实习生是不是相同的感觉。

HBO的新剧,The Newsroom,讲的就是新闻直播间的故事。
是的,美国的新闻环境和中国的不一样,剧中人物的新闻理想过于崇高。
但是就如第三、四集所展示的,即使在新闻被称作第四权的美国,仍然会出现因为收视率或集团利益导致新闻不能被自由的传播。
而剧中人物纯真的新闻理想,尤其是第三集开头的致歉,虽然有些夸张,但仔细想想,谁没有过理想,更多的人只是在生活中慢慢的把它们丢弃了。

诚然,威尔的“文明化”教育显得非常粗鲁而且自以为是。他把新闻理想当作他的教义,“文明化”就是他的传教过程。正因此,这个团队才能在受到挫折后,即使在周末,也能对重大新闻迅速反应。
第四集结尾Coldplay的Fix You响起的时候,我的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我使用Twitter已经5年,经历过2008年四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而现在,看到死亡数字却木然了。
新闻的物化,不可避免的改变着我。破碎的家庭,曾经鲜活的生命,变成了单纯的数字,仿佛赋值函数a=6一样。

唐,虽然很多地方是个混蛋,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经典到威尔都称赞他“真他妈是个新闻人”。
他说:一个人,是由医生宣布死亡,而不是新闻。

当中国人过年的时候世界在干什么

二月二日

  1. 埃及:由于人们游行抗议独裁,互联网一度被政府切断,Google和Twitter联合开发了Speek2Tweet帮助埃及人民发声。(目前埃及网络已经恢复)
  2. 美国普降大雪,人们不得不从雪堆里挖出自己的车。

二月三日

  1. 约旦爆发游行要求新总理下台,也门总统同意不寻求连任。
  2. 穆巴拉克支持者与抗议群众发生冲突,多人受伤。穆巴拉克表示担心他下台后会导致社会动荡。
  3. 风暴袭击澳大利亚,但未造成死亡。
  4. Google Art Project上线,收藏了许多博物馆珍藏的艺术品。

二月四日

  1. 约旦发生两场示威游行。

二月五日

  1. 德州又降大雪。
  2. 梵蒂冈:教皇不允许捐献器官。
  3. 美加同意加强边境安全。
  4. 埃及一记者死于枪伤。
  5. 阿富汗两北约士兵死于炸弹袭击。
  6. NASA宣布航天飞机以后可能用于商业飞行。

二月七日

  1. 奥巴马表示支持埃及政治改革。

二月八日

  1. 南部苏丹以压倒多数通过独立公投,将成立新国家。

注:部分日期为新闻发布日期,与事件发生日期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