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二日精要

Shel Israel讲了几个Blogger因为Blogging改变生活的故事,有几个非常的感人,不过后来私下讨论的时候都觉得翻译的效果很不佳。虽然David Feng很努力的在翻译,但是翻译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翻译导致演讲冗长重复和支离破碎。这种情况总让我想起我大学的某个教授,用英文的教材,念一句英文,然后翻译成中文,一般这个时候我就睡着了。

第二个演讲是和菜头的,他出场的时候引起了轰动,一时闪光灯无数。至于说和菜头的演讲内容,昨天和他基本上都讨论过,或者看和菜头自己的文章,其中一半是演讲的原话。

平客不知是否是保持着广播人的矜持,用“PPT去死”这样的口号拒绝了视频演示。平客提出了几个观点:辩论的目的是交流而不是说服,辩论要寻找好的对手,除此以外的辩论是浪费生命的自杀行为。

2008/11/16

下午接受feng37的邀请去参与EFF(电子前线基金会)的团体讨论,参与讨论的有那个告GFW的律师,还有一个叫做“应正”的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刻意大声宣布“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稳定”云云,让我感觉非常的不愉快。我询问了几个关心的问题,大致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问题一:一个简单的网络活动很可能是跨国家的,那么究竟该适用哪国的法律? 简短的答案是:能把你送上法庭的那个。
问题二:Tor怎么从EFF脱离了? 答:Tor和EFF目前还在紧密合作中,只不过从EFF那里毕业了。
问题三:美国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隐私。
问题四:EFF会为中国人提供法律援助吗? 答:美国人是优先保障的目标,不过可以考虑加强交流。(对那位律师尤其有帮助,我说要EFF考虑考虑支持他。)

据说在下午的时候有一次围观国保的事件,也许过两天就会有视频出现在Youtube了。

结语是由杨恒均完成的,在所有演讲中可能是最右的一个。不过晚上吃饭的时候也有人批评他是强奸右派观点,过于空洞和虚幻。但是我觉得在这种条件下也就只能说到这种程度而已。如果你说他老奸巨猾,也许就犯了对他人道德批判的错误。

晚上一帮人到友鸡会聚餐,相当热闹,Zuola同学发表名言:“我要是没有心眼,我能活到现在?”结果被Isaac骗下了两杯酒。
吃完饭后转移到北风的凹凸酒吧,本人撤离。

忘了说,中午在食堂吃出这个……

2008/11/16

年会一日精要

早上到得比较早,或者说年会开始的比较晚,接近九点的时候才开始清场,10点才开始安替的年会keynote。对于安替的这个演讲我有一些疑问,后来在下午找了个时间和安替单独谈了谈。

安替有几个比较重要的观点,中国的Blog是媒体人在新媒体的尝试,也就是Blogger精英论,而不像是欧美那种反传统媒体的性质。与Isaac的Blogger草根论有着不同的观点。
他希望对中国的媒体进行联合,对新闻的好坏设立统一标准,换句话说就是建立中国的普利策。

据说是在安替演讲的时候,警察叔叔来了。
IMG_2216

欧宁演讲的时候后场就比较吵了,到了冯大辉讲的时候,他就哭丧着几乎要逃离讲台了。
余敏玮的内容挖掘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一直都想学Data Mining,不过他们目前不对Blogger提供服务。我觉得可以开发Blogger知名度、口碑之类的信息服务。

下午就没有好好的坐在会场,在外面参与小组讨论。

首先是和安替。我对“媒体应该有统一的好坏标准”感到不解。安替解释说,其实主要还是精英论和草根论的差别,而且,安替这个演讲的主题,根本不是新媒体,而是传统媒体如何利用新媒体,借助新媒体保存自己,在中国这样一个新闻不自由的国度里伺机反扑。安替总结传统媒体——报纸,在一下几个方面比新媒体有优势:社会认同感,信息满足感,覆盖面/价格。(大意)
社会认同感是说,新媒体,如RSS订阅,在不同人之间基本上是不相同的,并且RSS订阅会使人的阅读面越来越窄,因为个人会订阅自己喜欢的,退订自己不喜欢的。但是这个社会需要一个东西,为所有人创造共同的话题。就像是同事间闲聊会聊起昨天晚上的新闻联播一样。
信息满足感是针对RSS的信息过载来说的,有人的Google Reader是1000+未读,这个就有一个压迫感,即使你早上10点读完了,说不定11点又会冒出几条,这个可怕的信息饥饿压迫没有尽头。但是报纸不同,早上一杯牛奶,一份报纸,一天的新闻阅读就完了。
覆盖面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不要以为网络有着最大的覆盖。事实上,广大的农村并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能够利用网络媒体,但是传统报纸能够填补这个空缺。
以上这些都是假设在一个完全自由和充分发展的媒体条件下,对于一个普通读者的优势。显然这样的环境是现今的美国,中国要到这样的条件,可能还要很多年。
在敲这份精要的时候我又想到几个问题:Google Reader Share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认同感的问题;而覆盖面的问题,由于中国离这一天还不知道有多少年,技术的进步会不会消除报纸的覆盖优势?

然后是和维基百科的meetingup,我询问了一下解封之后中文维基的文章增长情况和访问量,结果很惊讶的发现,除了短暂的增长,情况和解封前几乎没有本质的变化。我将这种情况解释为鲨鱼的玻璃隔板实验:大家内心中都没有意识到中文维基已经解封了。另外还有维基编辑器过于复杂,和一个缺乏协作的心理问题:维基的文章要求是高标准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必须由你一个人达到这个标准,你可以完成一部分,然后加上合适的模板,自然有人会接受剩下的工作。
维基百科由于“过于民主”,所以对于很多提议都是漫长的表决过程,结果往往是提议者失去当初的兴致。

再接下来是和菜头和feng37的PK,说PK过于夸张,因为事情很简单的以feng37的“我晚上也想了很久”这样的道歉告终。不过我始终认为和菜头宣称的“新女权运动的失败”论断过于主观。后来和菜头讨论宣扬普世价值的手段,他认为大段说理是没有效果的,因为真正的目标受众才没时间看那种东西,要掰碎了,融入到生活中,才会起到效果。他举例说徐静蕾,如果在Blog中抱怨政府单双号分流,效果比一个法律专家大谈物权、人权要有效果的多。(但事实是徐静蕾很支持政府的做法,这点让和菜头骂了粗口。)

和菜头

后来和羊城网的小劳,以前并不认识,谈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及林嘉祥和杨佳案的程序正义问题。小劳认为林嘉祥案是程序正义的,处理甚至是过于严重的。因为以已经发生的事实来说,林嘉祥只说他做了,做了什么却没有说,也没有做成功。所以对于当时的动机完全就没有任何认定依据。他举例说,如果小女孩是高官家庭,林嘉祥是普通打工仔,民众是不是会改变看法同情林嘉祥呢?以身份论罪,与文革又有何异?

接近5点的时候,连岳出现了。不是我认出来的,是和连岳吃过饭的amoiist认出来的。

连岳

唉?你以为连岳应该有40岁了吗?
没错…连岳有38岁…该死的baby face……

晚饭和几个Blogger一起吃的,本来是两组人一前一后进入餐馆,然后有人说,干脆坐一桌吧!
于是这两群不认识的人坐在一起边吃边侃。
参与年会的Blogger们都很亲切,仿佛是相识多年的朋友一样。

网络信用系统(三)

在正文之前必然有废话。
song说我在灌输不是在讨论,如果你读了The Meme Machine就会知道,Blog作为一个Meme聚合体,在本质上就是要寻求自身的复制。说简单一点,写Blog本质就是布道。况且我又不是没开评论。
说我《网络信用系统》幼稚,对这点我完全的接受,我在(一)里面就说过,这篇文章本来就是初学者入门级的文章,你觉得幼稚,你可以反馈给我一些更深刻的内容啊。一方面说我在布道,另一方面又不肯参与,好像是我没给你机会?

和菜头最近提到在网络上甄别信息真假的难度空前提高,我仍然认为这篇文章有必要继续下去。
有意见和建议,可以在评论中提出来。
觉得实在臭不可闻,也可以退订。

三、信用系统模型

有了前文的基础,这个模型的建立非常简单。
每个新闻源都有自己的信用度,每个新闻也有对应的信用阈值。
对于某个事件来说,将所有发表了该新闻的新闻源的信用度相加,如果超过了该新闻所需的信用阈值,则该新闻判别为真。这是一个数学化的表达方法,换作日常的表达,四个字:三人成虎。
唉,三人成虎不是这么用的吧?
所以这个模型当然有修正的地方。

根据新闻源的分类,二手新闻源相互转载是不会重复累计信用度的。甚至可以说,二手新闻源自身是没有信用度的,它的信用度完全来自于它所转载的一手新闻源。
但另一方面,二手新闻源又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个良好的二手新闻源,其实已经对一手新闻进行了甄别。而且毫不夸张的说,这种甄别相当的耗费时间。(保守的说,我每天都会花掉3个小时阅读各种新闻,然后评论和共享之。)

每个新闻也有不同的信用阈值,这点不可忽略。
举例来说,贵州瓮安市民放火烧了警察局,和深圳市民放火烧了警察局,这两条消息,需要的信用度是不一样的。我不是说深圳市民就比瓮安的要文明,我的意思是,大城市的警察比小地方的密度高,想要烧掉警察局,那还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四、信用度的建立和传递

依靠什么来判断一个新闻源是否值得信赖?这个问题和Google判别垃圾网页有着相似的地方。
传统来说,判断一个新闻源的信用度,只要从这个新闻源已经发表而且被证实为真的新闻数量/比例来看就对了。这样做显然有些麻烦,你必须回头去找每一个新闻源的历史存档,看看他们报道过什么。而且还得警惕他们可能作弊删除或修改以前的稿件。
因此有一个变通的办法,假设你已经确定一个高信用度的二手新闻源,可能是你的朋友,可能是某份网络杂志如草莓周刊。那么这个新闻源经常引用的前一个新闻源也是可信的。是不是像PageRank或是人际关系的传递呢?
依据这个传递的原则,你可以找到大量的可信新闻源,多到你信息过载。
由此可以看到,retweet在twitter的意义。

Badges for you

为感谢本站的读者一直以来对该Blogger的支持,现由本人亲自(没钱请设计师)设计徽章一枚,准备在08年中文网志年会上发放。

徽章的效果图

2008-11-04-221542

已经预订十来枚,准备送给忠诚读者。
如果你以前在本站留过言(五毛去死),或是在IM上和我说过话,或是在Twitter上和我唠过嗑。
恭喜你,如果你想要这个徽章,赶紧在这儿占个座。
虽然我不一定会按沙发板凳地板的顺序来发的说……

而本人,则是会戴上下面这个徽章,不要认错人。

2008-11-04-221507

网络信用系统(二)

我知道把一个文章分成多篇很不讨人喜欢,但是我没时间一次写完。

二、信用模型的元素

新闻源可以分为两类:自主提供新闻来源的一手新闻,和参考其他一手新闻来源的二手新闻。
而新闻的内容又分为两部分:新闻事件本身,和附加在新闻中的媒体的主观态度。

经过这样划分以后,很明显,一手新闻源基本上都是传统媒体,只有少量的Blogger(如Zuola)作为职业的公民记者可以算一手新闻源。其他大部分Blogger,作为草根媒体,都是转述和引用各种一手新闻源的消息,综合之后成为二手新闻源。

对于网络信用系统的模型来说,对于二手新闻源的主观态度其实是不看重的。虽然作者的态度会影响到你看文章的心情,但因为二手新闻源作为远处的第三者,无论态度如何,对于事实本身没有任何重要影响。
然而一手新闻源的主观态度就很关键,因为无论是文字新闻还是视频新闻,都难以100%再现整个事件,因此,作为近处观察的第二者,其主观态度影响到他的能见范围,通俗来说就是他注重什么和忽视什么,甚至,严重的说,给他了隐瞒关键事实的动机。

新闻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毫无疑问在哪一种新闻源都是重要的,这个世界上存在喜欢造谣的无良媒体,传统媒体和草根媒体都有。
草根的性质本来是与造谣无关的,但是五毛党的出现严重的改变了这种局面。不得不说,五毛党作为新时期的游击队队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还是产生了相当明显的效果。

至于可信度以及信用阈值这种单纯从字面都能理解的概念,就直接放到下一节去解释。

向左倾还是向右倾

今天难得看了一会儿电视,CCTV从1到N,全部讨论的是一个话题。
我们对你们多么多么好啊,你们的生活怎样怎样改善了啊,人民是如何如何支持我们啊。
从头到尾没有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人们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反抗,一小撮反动分子又如何能够煽动起这样规模的事件。
原来人们不是代表人民的,党才是代表人民的。

那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还小,再往前数就更是连出生都没有了。
唯一能回忆的只有某邪教事件,那时电视台也是类似的,从早到晚,说敌人如何如何坏。
现在也到了这样一个“分水岭”,好像非左即右。
你如果不扯着嗓子骂一下境外反动势力的险恶用心,好像立马就会有人在你背后指着你,说你是汉奸。
要说汉奸这个词是有东西可挖的。不反对藏民从汉族统治的国家独立,当然是背叛汉族的奸细。

今年这个事件又与往年的不同:海外学子多是支持政府镇压的。
这还不是从CCTV得来的数据,是一些Blogger发现的。
首先会想到留学生中的藏民不多。但是学生一直是明事理,同情弱者的主力。
留学生们大概很希望这次奥运会完美无缺,希望能给自己长脸。希望中国如铁板一块,至少压在里面的没有他们。

藏人很不卖胡的面子,20年前闹的比这次可能还要凶一些。
不,也有人说胡多亏了那个事件才能平步青云,一如他前面那位。
大部分藏人也许并没有想独立,他们不过是想活的更好一点,不希望受到这样那样的约束。
如果说对自由民主的诉求是分裂国家,19年前的大学生就是在革命,推翻政权。
所以我们至少知道党是没有代表那一批大学生的。

现在的言论倒不见得比17大的时候控制得更为紧,奥运是一个原因。
但你们应该随时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阳谋”,秋后算账比什么都厉害。
向哪边倾才不会出错?这是一个问题。

一份来自MT的WP 2.5升级指南

Movable Type上竟然有WordPress 2.5的升级指南
有,它在开头这样写道:你也许知道WP 2.5即将发布了,我们希望你升级——至Movable Type。

于是它在下面列举了MT的优势:

  1. 领先的技术。MT在插件支持方面是始祖级的,更不用说它所倡导的一系列Blog标准。
  2. 静态化。WP被鄙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Digg后不堪一击,MT默认生成静态页面。
  3. 漂亮的面板。不仅仅是漂亮,而且高度可定制,方便好用。
  4. 便于设计。设计一套MT的模板几乎不需要任何程序知识,而且MT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5. 自身功能强大。插件虽然不错,不需要插件岂不是更好?MT对Blog,Tag,媒体管理强大。
  6. 专业的支持。当然是要付费的。

MT并不是空穴来风,我也曾经考虑过转移到MT的平台上面去,也搭建过测试的站点,虽然最后放弃,但是对MT的优秀品质印象深刻。

MT自己吹嘘的第一条是在吃老本,在几年以前WP还没出现的时候,MT确实是市面上最优秀的Blog平台,没有之一。但是要说到插件,目前情况是MT输了一截。而说到Blog标准,我不知道为什么MT不支持pingback,这是我放弃MT的一个重要原因。
负载问题确实是WP的软肋,这个属于先天不足。WP一开始就是用PHP生成动态网页,连广告词也是“一修改就可以看到结果,不用重新发布。”不过现在有插件可以将WP静态化。(我就用了这个插件。虽然日访问量不高,但因为是共享的主机,资源不多,而且爬虫实在厉害。同时请各位留言时不必担心没有留上,几个小时过去就会更新的。)而MT虽然是用Perl生成静态页面,实际上在重新发布的时候很容易超过一些虚拟主机的限制,导致根本没法正常使用。
WP 2.5花了很大的力气更新后台界面,结果就是看上去越来越像MT。MT的后台好不好?我见过很多用MT的人说好。但是我在测试的过程中,完全找不着北,WP那样简单的层次反而比较容易上手。而且新的WP面板也是可以定制的,不过还是没有MT的漂亮。如果你和我一样看不习惯新的面板,我推荐你试试这个插件
MT那个模板设计的在线工具简直是梦幻级的!虽然WP也有类似的在线工具,但由于不是官方的,信赖度大打折扣。而且写WP的模板肯定得懂点PHP,要求比较高。写MT的模板似乎不用懂Perl。
WP 2.5另一个重要改进就是对媒体管理的改进,基本上也是在学MT。我一般都是用Flickr贴图,所以也没怎么用,但是听说还有些Bug没有解决,也不是很好用。TinyMCE倒真是被人诟病到不行,不过我一般用WLW写文章,用得也不多。而Tag管理,WP自带的就是一渣,还是得装上Simple Tags才顶用。
付费的支持,国人基本上用不着,WP的免费社区更适合我们。

喜欢折腾的,WP会比较适合你。懒得动手又拥有比较大流量的,如和菜头,可能用MT反而会比较好一些。
如果没准备走独立Blogger的道路,只是写写日记的,不如挑个BSP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