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们来得太晚了

20多年前说这话的人,在5年前离开了我们。
今天有很多人去府上祭奠他,我想,即使我在这里写一篇拙文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我要写的,是一篇迟来的,关于Google宣布考虑退出中国的思考。
过了这些天,事情的原委比一开始更加明朗,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各方面的评价,左中右都有。
我先把这些评论列出来,后面的文章中会不时的提到他们。

论某搜索引擎公司中国分部的倒掉 李翔熙 美籍华人 参加过伊拉克战争
google事件真相 作者不明
利益与伦理:再谈google和百度 都是骗银地

Google突然在其官方Blog宣布不再接受过滤搜索结果,并且考虑退出中国。我和《利益》一文的观点是相似的,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利益是首要考虑的。Google在中国一年的营收才不过两亿,与全球营收相比九牛一毛,并不是不能放弃的利益。
另一方面,中国对网络的管制越来越严格,与《论》一文中所述不同的是,Google刚进入中国那年,Blogger还可以访问,Youtube也没问题,受到严重屏蔽的不过是搜索结果和快照。但如今,不仅前两项都不能访问,而且Docs在某些地区也被封了SSL连接,关键词一天比一天多,以前只是一个广场,现在连西部两个省/自治区都成了关键词。
更严重的是,中国官方居然试图从盗取Gmail数据。这个从Google的官方申明,以及许多朋友的邮箱被设置了莫名的转发就可以得到证实,而《事件真相》一文中的猜测,由于作者身份不明,并不能作为完全可靠的消息,不过从侧面印证的结果来看的确有相当高的可信度。而且,这次攻击是来自于上海的办公室,而不是《论》一文中所提到的台湾。
而且,我相信中国政府在攻击前向Google索要过相关数据,正如Yahoo当年一样。

基于这样的理由,Google扬言退出中国,“不做恶”当然只是一个更加好听的借口而已。遵守这样的信条离开中国,也是为了在全球市场能够取得更好的声誉。
要直说的话,就应该是:操他妈,老子不玩了!

美国政府在这个事情中的角色则很值得研究,因为白宫前不久才发起网络自由的活动,据说又在Google宣布的前一天与其创始人有过长谈,因此,星期一白宫的表态则格外重要。
但是大家也不用担心,人家美国新闻是自由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记者把内幕挖出来了。

至于说有人写十评,说Google退出中国是不在乎中国用户,退出之后中国网民怎么办。
我早在Twitter上有过回答:Google仍然在全球运营着,Google也没有屏蔽过中国的IP。至于说你为什么上不去,那该找谁就找谁去。正如我上面所说,Google也只是一个公司,不是民主斗士。

我很厌恶这种把他人恩惠当作理所当然的人,其中也包括寄希望于希拉里访华时提及人权问题的右派。
中国宪法是不是这样写的:人人都有被他人授予平等自由和幸福的权利?

谁把我们推到了对立面

网志年会从2005年在上海电信管理局的办公大楼到2009年在连州山区的一个洞口,谁把这群网络人推到了对立面?
在大巴上,一个blogger的故事大概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他说今年Gmail被封那次,由于他们公司用的是Google的企业邮箱,也受到了影响。无奈之下,该公司内部只好开始传播自由门。于是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中国有GFW。

但故事并不是到此为止。在Gmail解封后,有同事问自由门是不是可以删了。该blogger回答,不用啊,自由门还有很多用处,比如说看黄网。
于是该同事说,哦,那还是不要删吧。

Ambition of Google Building Maker

Google 在今天发布Google Building Maker,一个基于网页的简单工具,让你从不同的照片中定位同一个建筑的三维造型,构建一个简单的建筑模型。
构建3D模型的技术显然是继承了Sketchup,但是是否就能够简单说Google Building Maker就是一个Sketchup的简化版呢?我认为并不是那么简单。

我试用了一下Google Building Maker,发现Google会提供同一个建筑不同角度的5张甚至更多张卫星图,而指示建筑的气球形标记,在不同的卫星图上有可能差得很远:在1号图上指示的是这个建筑,2号图有可能就指到建筑旁边的空地上面了。

众所周知,Google并不仅仅向一家公司买过卫星图,每家公司也会定期更新自己的卫星图。由于卫星轨道的变化,所有这些卫星图,即使是针对同一个地区的,也是不同的高度和角度的照片。而且,由于定位误差所造成的漂移,有可能导致不同照片的坐标并不一致。

于是Google就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以娱乐的方式让人们公开的矫正和对齐这些图片,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之后,也可以用算法对齐余下的图片。
Google并不是第一次有利用人肉的计划,Google Image Labeler 显然是一个最佳的前例。

在对齐了不同角度的卫星图片之后,创造出粗糙的3D模型就已经是现有的程序可以完成的工作了。
Google并不去要人肉去构建每一个建筑的模型来获得一个3D地球。

Google想建一个Matrix吗?

不应该的偷懒

我很喜欢人渣经济笔记,作者应该是在美国读经济学的研究生。
前天他有篇文章《何不买房?》,在Google Reader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我写了个备注说博主有个公式好像有问题,但是以业余对专业,我不敢贸然盖棺定论。
今天回头看了一下金融学的书,发现博主果然是犯了个小错误。

你可以选择把这100万存在银行,现在5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3.6%,这应该是个人能够拿到最高的存款利率了。然后假设一年的通胀率是2%,这是相当温和的通胀了,那存银行的真实年回报率(剔除通胀的因素)就是大约1.6%。

作者直接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得到实际利率,这个是个非常低级的错误,因为通胀之后,100万元的购买力是有降低的,因此,减出来的差还要除以(1+通胀率)。
作者虽然用“大约”表示模糊的估计,但我认为这个基本概念还是说明白比较好。

双赢

工信部说绿坝推迟强制安装的消息,一下子在网上炸开了锅。
网上纷纷议论说绿坝事件终于告一段落。
在此,我唯恐天下不乱的对绿坝事件做一个最恶意的猜测。

绿坝原本就是为了四千万打出的幌子。花季护航事小,骗四千万事大,尤其还是在这种经济紧张,软件公司难以为继的日子。
所以绿坝才会功能不完全,有许多重大漏洞,甚至出现万能密码。
既然是骗四千万,自然就不可能下大功夫去开发,否则怎么可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更何况,绿坝这个事情也是进可攻,退可守的。
所以工信部也只说是推迟,没准哪天又重开。
既然是推迟,四千万的开发费用肯定是要不回来了。
但是,达摩克利斯剑——这是我最近第二次提到它——永远都会高悬着,为未来某天强制安装绿坝类似软件留下程序上的正当性。

网民很高兴,觉得自己的民意得到了尊重,政府权威受到了挑战。
不论是周正龙、杨佳、邓玉娇、石首……种种事件,从结果来看是接受了一部分民意,但是从程序上来看却是与公平正义背道而驰。

用我评论Google被封事件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这次的双赢场面,就是:
事件完结,皆大欢喜,洗澡睡觉。

勘误:Google被封的事实与猜测

在发布上一篇文章,躺在床上还未睡着之际,我又琢磨着这件事情,感觉有些地方很奇怪。
于是我在Twitter上说“屏蔽Google是故意的”。
其中最大的一个疑点就是:即使在封锁最严重的六月四日前后,Google的服务器也没有见到有被屏蔽的迹象。而昨天,却只有Google一家被严密封锁,Twitter上群情激昂却没被屏蔽。

于是今天就有证据流传出来,说明中央如何精心策划,谋害Google。虽然数据直接来自于受害者Google,但是以Google不做恶的传统,其真实性毋庸置疑。
于是这个事件的原委终于水落石出,在推出绿坝之后,中央花了几天时间创造了“儿子”的搜索提示,这才通过CCTV曝光。而曝光之后的效果显然没有达到预期,就又花了几天时间去组织屏蔽Google。

中央为什么要在一两小时后解封?
我曾说过,屏蔽Google会出人命的。因为大量个人和企业的数据放在Google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上,严重依赖着Google。封掉Flickr不过是激怒一群摄影师,封掉Google可就要了很多人的饭碗。

屏蔽Google是一把悬在网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它不会让你完全用不上Google,但也不会让你用得舒心,你必须时刻担心Google再次离你而去。
因此,可以预见,Google在未来还会被屏蔽和解封多次,直到网民的激情发泄完毕。

应该把GFW的这次行动看作是宣战,而不是恶作剧。

Google被封的事实与猜测

2009年6月24日夜晚,从Twitter上传来Google被封的消息,当时我还在地铁上,只能用手机确认,cmwap连接下,www.google.com (以下简称google)无法访问。

回到家后立刻进行了测试,结果如下:

  1. google无法访问
  2. 本地(广州电信)DNS无法解析google域名,返回null
  3. 经过GFW,从国外一DNS也无法得到google的IP,返回也是null
  4. 使用已知的Google IP (74.125.127.160) 直接访问正常
  5. 使用已知的IP修改Hosts文件,google无法访问
  6. 同时,mail.google.com 在ssl连接下访问正常,域名解析正常
  7. 打开VPN后,除了2,其他的都回归正常。并且在百度搜索 www.google.com 被重置连接。

由以上事实可以推断:此次对Google的屏蔽是URL黑名单和DNS投毒并举。

=========== 猜测从这里开始 ===========

此次对Google的封锁是GFW自主学习的结果。
关于GFW的自主学习坊间早有传言,证据之一是经常有流量突增的国外站点被屏蔽掉。
Google原本享受的屏蔽就比较高级,撞墙以后要5分钟才会恢复。此次误封(存疑),一方面是因为六四刚过,GFW的警戒等级尚未调低,另一方面因为CCTV曝光谷歌事件导致原来一部分谷歌的流量转向了Google,加之上Google搜索敏感词的人比率不低,所以Google被GFW自动屏蔽了。
至于说误封,因为在一个小时之内,我从广州电信又能解析到Google的域名,而且可以正常访问。但也不能排除是GFW工作人员手欠或是试探民意。

=========== 猜测到这里结束 ===========

DNS投毒?
DNS投毒和URL或IP黑名单比起来,算是比较新的封锁技术。
通过返回一个TTL长达一天的假IP,该技术可以保证即使在开了代理的情况下,用户仍然无法访问到正确的网站。即便使用openDNS,GFW仍可能伪造解析结果,并且它甚至不需要保证100%成功。因为一般正常的TTL不会太久,Twitter的TTL就只有30秒(可能是平衡负载的需要)。因此,即使你这30秒能访问twitter,也许下次就会收到一个TTL长达一天的假IP。然后你的电脑缓存此结果,正巧,Windows的默认设置最长的TTL也是一天。如果你什么都不做,那么一天以内你就别想登录twitter了。

DNS缓存?
DNS缓存有很多层级的。仅从本机来看,都不是一层那么简单。
Hosts文件可以看成最基础的DNS缓存,只要是在这个文件中记录的域名,系统就不会向网络上的DNS请求解析,因此在这里设置正确的域名解析结果是万无一失的办法,只是十分麻烦。
往上一层是DNS Cache,Vista下可以看到这个服务。重启该服务可以清空DNS缓存,在命令行下进行ipconfig /flushdns 也是一样的效果。
有的应用程序会有自己的DNS缓存,如Firefox的about:config有一项为network.dnsCacheEntries,这个控制缓存的数量,设为零后会清空。(有人反映没有这一项,可以自己新建一个试试。)

g.cn



g.cn, originally uploaded by [BLT]FQX.

Yes, this is what Google will be, in China.